【改进文风大家谈】集体攒书何时了?

新闻焦点 2025-09-14 22:01:37 3248

调查问题加载中,改进请稍候。文风
若长时间无响应,谈集体攒不衫不履网请刷新本页面

  【改进文风大家谈】

  作者:宋志明(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)

  中国古代人著书,书何大都一个人完成。改进除了编辑类书之外,文风通常不采取集体编书方式。谈集体攒司马迁写《史记》,书何虽卷帙浩繁,改进却是文风一个人完成的,没有任何人插手其事。谈集体攒王充写《论衡》,书何也是改进不衫不履网一个人硬生生用刻刀刻出来的。此书深得近代学者章太炎的文风赞佩,称“汉得一人焉,谈集体攒足以振耻”。这些书之所以称得上经典,因为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,使读者回味无穷,颇为受用,犹如品味一道精神大餐。

  冯友兰始终坚持一个人写书。即便到了九十高龄,双目失明,依然口述书稿,在助手帮助下定稿出版,多册本巨著《中国哲学史》,凝聚着他毕生心血。冯契仅凭一己之力写出《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》三册和《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》。他们才是我们做学问的榜样。

  如今,集体攒书之风盛行。几十个人,你一段、我一章,凑成一本书,最后请一位名人做主编统稿。很多主编并未参与撰稿过程,只是挂名,因而也就不必负文责。多人集体攒出来的书,费时费力,结果落个一地鸡毛。“木桶效应”告诉我们,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木板,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。同样道理,集体攒出来的书,不取决主编的水平,而取决于最差的那位撰稿人。集体攒书有如组建“学术合作社”,靠大帮哄,焉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精品来?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3月27日 01版)

[ 责编:孙宗鹤 ]
本文地址:http://nanjing.gdjxjd.com/news/640a93098429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神采为上 自然书写

铁路暑运解码“流动中国”的发展密码(图)

12岁学生发现龙门石窟景区有错别字 景区回应

推动保护创新 强化科技赋能 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弘扬好长江文化

人大常委会丨报告显示: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“双碳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

友情链接